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紅綠茶加工之初步研究

紅綠茶加工之初步研究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紅綠茶加工之初步研究

本文出自農林通訊第二卷第十期1951年(民國40年)10月,作者:彭濟生。本文為紅綠茶加工之初步研究,為臺灣大學農學院食品化學研究室參加臺灣農林公司茶業分公司與臺灣大學農學院合作研究逾一年,關於茶之加工方面研究成果。: 

茶之製造屬於發酵及乾製二類加工,而此二類加工之發展,以現有知識而言相差頗多,乾製加工技術之研究尚有很大進展空間。乾製學之最近發展首推烘乾器之進展,有賴高風速及熱循環之運用,可將烘乾時溫度、濕度及風速等因素,分別以精密之調節。熱風殺菁與綠茶製造方面,該研究室新發明熱風殺菁方法,勝於沸水殺菁法,可保留茶葉水溶性成分等色香味物質。熱風殺菁溫度可以自由調節,自100~200℃均可準確調節且設備費廉,管理容易,似最適於綠茶之殺菁。由熱風殺菁所製成之綠茶,其水色、香氣、滋味等似均勝於鍋炒者。紅茶加工之研究,包括萎凋試驗、揉捻試驗、發酵試驗、乾燥試驗、包裝試驗、貯藏試驗。茶之理化測定,包括維生素丙之測定、新製茶葉吸濕性之測定、製茶烘乾氣中溫度之測定、茶菁及茶葉中過氧分解酵素及其殘留量之測定、揉捻及發酵溫度之測定、茶之貯藏試驗。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產業與經濟
建檔單位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撰寫者
林義豪
創作者
彭濟生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51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檔案授權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