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年報為1967年( 民國五十六年)整年度工作簡報,內容包含茶樹育種試驗、茶樹栽培試驗、茶樹土壤肥料、茶樹病蟲害試驗、茶葉製造試驗與農業機械。年報印於1968年(民國五十七年)十二月,所址為台灣省桃園縣楊梅鎮埔心里。
茶樹育種試驗中,探討再來優良品種的生態、生葉收成及製茶品質。試驗結果顯示,秋茶品質以青心烏龍最優,無齒種次之、鐵觀音最差;製成烏龍茶者以青心烏龍最優,青心大冇次之,無齒種最差。各品種生葉中茶單寧含量以武夷種居多,其次則為青心大冇、鐵觀音、水仙;花青素之含量則以鐵觀音最多,青心大冇其次。農業機械中,茶園灌溉效果觀察茶樹需水量與品質的關係,結果顯示1.經田間試驗與觀察,茶樹每日需水量呈穩定趨勢,茶樹吸水量受地上部生長量之影響。2.茶樹之葉樹增加,需水量隨之提高,以茶菁生產期尤為明顯,且芽數增加需水量亦隨之提高。3.茶樹經灌溉後可增產8~29%,而就保持土壤有效水分之處理而言,仍以保持50%有效水分為最高,次為保持25%者。4.本試驗本年共製茶十次,品質鑑定結果其總分以保持灌溉有效水分50%為最高。5.氣象因子為支配茶樹吸水作用的主要因素,葉面及土表水分蒸發能力隨著大氣蒸發能力之滅退而減少。6.月平均耗水量當達於某一程度時,即隨月平均氣溫之增高而增加,而與氣壓成反比例。同時其耗水量亦隨空氣中濕度之變化而有所增減,其變化趨勢甚為吻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