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張照片由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系第16屆系友李祐余女士所提供,為其母親李孫藹女士與兒童時期的李祐余女士出遊時的親子合影。李孫藹女士為遼寧省出身,她在1949年時為躲避戰亂而輾轉來台,是一名虔誠的天主教徒,李祐余女士受母親影響,也是一名虔誠的信徒。
照片中的李孫無袖短旗袍,外觀上採立領、圓襟,旗袍衣長至膝下,剪裁合身,旗袍用布應為印花布。衣旗袍的造型推斷,此張照片應攝於1950年代至1960年代。1949年至1950年時,中華民國政府攜大量軍民撤退來台,其中包含了許多以製作旗袍為業的旗袍師傅,以及習慣將旗袍作為日常穿著的女性。此時期的旗袍受戰爭影響,長度變短至小腿肚,下襬較1930年代時寬鬆,更方便活動,同時因為製造技術的進步,暗釦與拉鍊取代了直布扣,成為旗袍主要的扣合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