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時的星叢:『風車詩社』與跨界域藝術時代」展覽概念源自2015年的紀錄電影《日曜日式散步者》,其展覽主題除了關注在1930年代風車詩社的文學,亦延伸探索同時代與風車詩社相關脈絡之日本及西方的前衛文藝景況,藉此重省台灣在二十世紀初期乃至二戰結束初期所面臨的文藝現代性、殖民性、轉型正義等多重問題。日本畫家古賀春江的 〈海〉為「共時的星叢:『風車詩社』與跨界域藝術時代」特展中所展示的作品。
1920 年代,隨著安德烈.布列東(André Breton)發表的〈超現實主義宣言〉,法國藝文圈颳起的旋風,正悄悄蔓延;美術方面透過留法畫家的積極交流,及相關圖版資料的翻譯,或如「巴里(黎).東京新興美術展」等巡日畫展的舉辦,也使日本畫壇在這波影響中汲取了相當的創作能量, 〈海〉便可視為反映當時畫壇現況具代表性的作品。這件作品與《超現實主義詩論》同樣誕生於1929年,在當年的二科會中被評為「日本最早的超現實主義繪畫」。雖為同一海洋的背景,卻被分割成左右不同高低的畫面,畫中的物件皆取自現成風景明信片或圖版的意象。右方的美國女子戴著一頂紅色帽子,穿透天地般地站立著、下方則是來自法國的潛水艇,至於工廠與飛行船則借自德國。古賀春江作為大正時期新興美術運動的一份子,成立前衛藝術團體「アクション」(Action),作品受超現實主義、立體派風格影響。畫作援引不同出版品的元素拼湊而成,將異質元素匯聚於同一畫面中,一方面展現出機械文明發展的樣貌,另一方面則表現出藝術家透過既成品拼貼內在狀態的澎湃與精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