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時的星叢:『風車詩社』與跨界域藝術時代」展覽概念源自2015年的紀錄電影《日曜日式散步者》,其展覽主題除了關注在1930年代風車詩社的文學,亦延伸探索同時代與風車詩社相關脈絡之日本及西方的前衛文藝景況,藉此重省台灣在二十世紀初期乃至二戰結束初期所面臨的文藝現代性、殖民性、轉型正義等多重問題。於1920-30年代發行的藝文雜誌《391》為「共時的星叢:『風車詩社』與跨界域藝術時代」特展中所展示的作品。
《391》為弗朗西斯 ‧ 畢卡比亞(Francis Picabia)於1917-1924年發行的藝術與文學雜誌,在巴塞隆納(no. 1-4, Jan-Mar 1917)、紐約市(no. 5-7, Jun-Aug 1917)、蘇黎世(no. 8, Feb 1919)與巴黎(no. 9-19, Nov 1919-Oct 1924)共發行了19期。《391》的名稱取自於斯蒂格里茨(Alfred Stieglitz)的紐約期刊《291》,但內容上並無直接關聯。《391》雜誌的內容包含了文學、視覺藝術、電影、音樂等等,如曼雷(Man Ray)與杜象(Marcel Duchamp)、尚.考克多(Jean Corteau)、雅里(Alfred Jarry)與阿波里奈爾(Guillaume Apollinaire)等,在第12期(1920)曾刊登杜象〈L.H.O.O.Q〉與畢卡比亞所寫的達達宣言。《391》最後一期的標題為《瞬時主義雜誌》(Journal de l'Instantaneïsme),在封面即宣告了瞬時主義者的宣言。在《391》之中,可見1910-1930年代藝術家們之間活躍與反動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