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時的星叢:『風車詩社』與跨界域藝術時代」展覽概念源自2015年的紀錄電影《日曜日式散步者》,其展覽主題除了關注在1930年代風車詩社的文學,亦延伸探索同時代與風車詩社相關脈絡之日本及西方的前衛文藝景況,藉此重省台灣在二十世紀初期乃至二戰結束初期所面臨的文藝現代性、殖民性、轉型正義等多重問題。北脇昇的〈表徵〉為「共時的星叢:『風車詩社』與跨界域藝術時代」特展中所展示的作品。
〈表徵〉為北脇昇1937年的作品,左側為一裸女的石膏像畫面,右側則是一棵被截斷了樹枝的主樹幹,而其中較高的枝幹上,則綁了一條紅色絲帶及一隻似乎飛脫出去的黑斑蝴蝶。北脇昇受 1937 年海外超現實主義作品展巡迴京都帶來的刺激,於展覽數月後,連同其他 13 位畫家,進行〈浦島物語〉的集體創作。在〈表徵〉裡頭,以截斷的枯木脫離原生地作為物件進行創作,令人聯想到西班牙畫家達利(Salvador Dali)〈記憶的永恆〉(La persistencia de la memoria)中掛著軟鐘斷裂的枯樹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