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時的星叢:『風車詩社』與跨界域藝術時代」展覽概念源自2015年的紀錄電影《日曜日式散步者》,其展覽主題除了關注在1930年代風車詩社的文學,亦延伸探索同時代與風車詩社相關脈絡之日本及西方的前衛文藝景況,藉此重省台灣在二十世紀初期乃至二戰結束初期所面臨的文藝現代性、殖民性、轉型正義等多重問題。由義大利藝術家魯索洛(Luigi Russolo)創作於1912-1913年間的〈賽道上的汽車〉為「共時的星叢:『風車詩社』與跨界域藝術時代」特展中所展示的作品。
未來主義之後的世界史,當機器遇見失速的理性,戰爭已在轉角蠢蠢欲動;而大正時代的日本,則在借鏡西洋自由民主、科學至上等主義興起的時代氣氛中,卯盡全力,躍躍欲試,正準備回敬對手的攻擊動作。〈賽道上的汽車〉是將物體碎片化,且以空氣動力學將汽車重新組裝成的三角形,來描繪一輛高速行駛中的汽車動態;水平堆疊的紅色箭頭指示汽車的運動方向,左側箭頭的壓縮表現著汽車正以極高的速度行駛。透過藝術家對汽車的速度與機械的關注,在視覺藝術領域中體現了馬里內蒂(Filippo Tommaso Marinetti)的〈未來主義宣言〉中闡述的未來主義風格。1913年,魯索洛發表了他的革命宣言「噪音的藝術」,呼籲將一系列不同的聲音效果融入音樂作品中,1920至30年代,正是古典音樂轉化為當代音樂的交會時期,創作者們持著手中的舊工具、舊技法,等待以全新的技術去打開聲響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