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聖安娜教堂

「共時的星叢:『風車詩社』與跨界域藝術時代」展覽概念源自2015年的紀錄電影《日曜日式散步者》,其展覽主題除了關注在1930年代風車詩社的文學,亦延伸探索同時代與風車詩社相關脈絡之日本及西方的前衛文藝景況,藉此重省台灣在二十世紀初期乃至二戰結束初期所面臨的文藝現代性、殖民性、轉型正義等多重問題。日本畫家佐伯祐三的〈聖安娜教堂〉為「共時的星叢:『風車詩社』與跨界域藝術時代」特展中所展示的作品。

〈聖安娜教堂〉為佐伯祐三在生前最後一年所創作的作品。他曾於1924-26年間,前往法國巴黎,以異鄉人的角度描摹,採幾何與三角形的物體形狀,表現出法國古老的街道、咖啡廳與建築物,在飄零異鄉孤寂的環境下,將東方特有的墨色帶入異國畫面當中,形成自身與畫作之間的和諧。在創作後期展露出似於「タシスム」(tachisme)的手法,著重色點和色塊佈於畫布,及對於純粹性繪畫的追求,這些皆成為佐伯祐三藝術創作的關鍵與重點。佐伯祐三也同時將西方野獸派和現代主義帶入了二十世紀早期的日本畫之中,影響了日本的藝術家與台灣藝術家,如:荻須高德(1901-1986)與楊造化。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本木工作室有限公司
  • 創作者
    佐伯祐三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1928
  • 媒體類型
    圖稿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