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時的星叢:『風車詩社』與跨界域藝術時代」展覽概念源自2015年的紀錄電影《日曜日式散步者》,其展覽主題除了關注在1930年代風車詩社的文學,亦延伸探索同時代與風車詩社相關脈絡之日本及西方的前衛文藝景況,藉此重省台灣在二十世紀初期乃至二戰結束初期所面臨的文藝現代性、殖民性、轉型正義等多重問題。風車詩社成員李張瑞創作的〈窗邊的少女〉 為「共時的星叢:『風車詩社』與跨界域藝術時代」特展中所展示的作品。
〈窗邊的少女〉為李張瑞以本名於1934年6月24日與7月1日發表在《台南新報》的短篇文章。在南部的五月夕陽下,以一種夢境虛實交錯的筆法,描繪男主人公—「高」,對於窗邊少女蒼玲的愛慕之情。短文之中,出現「蓮霧」、「繡球花」等物件,並且以主人翁的視角,細膩地描繪少女使用竹棒敲落蓮霧的過程;在注視著少女的行為的同時,也將自己抑制的慾望流淌無遺。李張瑞是「風車詩社」的重要成員之一,其作品有不少以愛情為主題的詩作,在主題與形式美學中隱含了深刻的隱喻,與當時寫實主義盛行的台灣文壇大異其趣。李張瑞的作品亦經常透過物件的暗喻與象徵,傳達出愛情與死亡的氣息,用字與風格反而與當代現代詩有所共鳴,讓人讀來毫無時空隔閡的差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