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時間:1959年至1960年期間。
拍攝地點未知。河道旁,一名工人正用著手頭上的工具在水中撈取煤炭和煤渣,稱為「水撈煤」或是「撈水煤」。手頭上的工具是用一根長竹桿及耙網拼湊而成,撈煤時,工人便將竹竿放入河中攪動,將河底的煤渣攪和起來,再以竹竿頂端的耙網將之撈起。當時為煤礦興盛期,煤礦區在河流上游開採煤礦,來自礦坑的洗煤水和較小的煤炭、煤渣便順流而下,來到下游沉澱,時間久了便形成一層煤泥層。在早期物資匱乏的年代,許多船家便駕著小船轉而從事挖煤洗煤的工作,用以製作煤球燒飯或轉售營生。隨後,因煤礦業逐漸沒落,撈煤這項行業也隨之消失。
本批照片由時任台灣基督教救濟會第五任主任的薛培德牧師拍攝。薛培德(Barry L. Schuttler)是一名美國籍長老教會牧師,任職救濟會主任的任期為1959年3月至1960年11月,在臺期間負責統籌藉由基督新教的管道進入臺灣的美援物資,在他的相片中常可見救濟物資發放時的景況。此外,薛培德牧師在工作之餘(或是在前往物資發放地點的途中),也會使用相機拍攝當時臺灣的風土民情,留下了1959年至1960年間的臺灣影像紀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