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栗栖溪引水計晝

栗栖壩位於南投縣仁愛鄉流栗栖溪畔,圖中可見栗栖壩旁的貯水池,以及湛藍色的栗栖溪水。

栗栖溪引水計畫包括興建栗栖壩及引水隧道,為新武界引水隧道工程之一。日治時期昭和6年(1931),臺灣電力株式會社重啟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在濁水溪上游興建武界壩及引水隧道,將溪水導入日月潭發電,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於昭和9年(1934)完工。

武界引水隧道自昭和9年(1934)啟用以來,全年無休供應日月潭發電所發電,造成隧道混凝土劣化。臺灣電力公司經評估後,斥資90億元建造新武界隧道及栗栖溪引水工程,引入栗栖溪水至日月潭發電。

濁水溪上游的栗栖壩海拔約760公尺,為抗洪效果優良的混凝土重力壩。壩頂長86公尺、寬6公尺、高39.39公尺。栗栖溪引水隧道以鋼筋混凝土襯砌,總長2,439.5公尺,採重力式倒D型設計,隧道內徑2.8公尺,壩體與隧道均由新亞建設與日商雄組營造承攬。此外,濁水溪到木屐欄溪段隧道全長6.5公里,是全臺灣第一座以「全斷面隧道鑽掘機」(Tunnel Boring Machine,簡稱TBM)工法鑽挖成功的隧道。

TBM不僅能縮短工期、降低環境影響,更能減少人力需求。2002年6月7日,新武界引水隧道工程在仁愛鄉法治村舉行貫通典禮。臺灣電力公司營建處長蔡英久、新亞建設總經理朱臺森及日商熊谷組副社長渡邊等人共同按鈕貫通,鑽掘機貫穿岩壁後,隧道內12名工程人員從通口走出,受到英雄式的歡迎。

基本資訊

  • 所在地-地址
    南投縣仁愛鄉流栗栖溪
  • 免費進場
  • 所在地-緯度
    23.89515
  • 所在地-經度
    121.047207
  • 是否開放
  • 參考資料
    柯文德、盧承宗,〈日治時代臺灣之電業〉,《臺灣銀行季刊》5:1(1952),頁196-242。 陳慈玉,〈斷裂與連續:戰時到戰後初期臺灣重要軍需工業的變遷〉,《兩岸發展使研究》,中壢: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2009。 臺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點亮臺灣70年》,臺北:臺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2016。
  • 撰寫者
    胡朝欽
  •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at
    23.89515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ng
    121.047207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city
    南投縣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dist
    仁愛鄉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address
    流栗栖溪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