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大觀福德正神廟

大觀福德正神廟位於南投縣水里鄉大觀發電廠大觀一廠內,圖中可見此土地公廟精緻小巧,而香爐為大觀發電廠員工所捐獻,門框對聯為「位列中央功宣土德 靈通上帝惠及大觀」,此廟宇坐落在電廠正門處階梯上方,故視野絕佳可眺望整座發電廠。

大觀電廠原名為「日月潭第一發電所」,又稱「門牌潭發電所」,戰後由蔣介石題名大觀,改為「大觀發電廠」。第一發電所屬於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計畫第一期工程,大正8年(1919)由臺灣電力株式會社興建,昭和9年(1934)竣工。發電所施工時,因工作人員人數眾多,臺灣電力株式會社在廠區打造社宅街,其中包括宿舍、浴室、神社等設施,第一發電所內的神社即為大觀福德正神廟前身,除了是當地員工們的信仰中心,更有保佑發電廠平安運作的功能。

大觀發電廠土地公廟記載:「民國63年(1974),因年久失修,廟貌頹廢,有感於土地公威靈赫赫,眾議再造廟宇,經曾村長雙喜多方奔走,於該年秋天完成改建。」經臺灣電力公司退休員工林炳炎田野調查,大觀發電廠於日治時期建有日月潭第一發電所神社「日月社」,位在今大觀二廠籃球場位置,因1945年戰後國民政府去殖民化政策,將此座神社拆除,並在電廠大門旁另設土地公廟,代替神社繼續庇佑著大觀電廠。

基本資訊

  • 所在地-地址
    南投縣水里鄉明潭巷
  • 免費進場
  • 所在地-緯度
    23.836317
  • 所在地-經度
    120.867472
  • 是否開放
  • 參考資料
    臺灣電力株式會社,《日月潭發電事業ノ大要》,臺北:臺灣電力株式會社,1934。 尹志宗,《水里鄉志》,南投:水里鄉公所,2007。 劉芷瑋,〈交通、人流、物流: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對於水里地區的影響(1919-1945)〉,臺北:國立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7。
  • 撰寫者
    胡朝欽
  •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at
    23.836317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ng
    120.867472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city
    南投縣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dist
    水里鄉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address
    明潭巷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