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萬大神社遺址

萬大神社遺址位於南投縣仁愛鄉霧社水庫旁,圖中可見被毀損的神社遺跡。

臺灣電力株式會社在日治時期大正8年(1919)成立後,開始推動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計畫利用濁水溪上游的充沛水量,導引至日月潭內發電,使臺灣邁向工業化的進程。1930年代日本因戰略需求,在臺灣發展製鋁工業,但製鋁需要足夠電力供應,故臺灣電力株式會社除了進行日月潭水力發電計畫第二期工程,興建第二發電所外(今明潭發電廠鉅工分廠),更推動霧社水力發電工程及萬大水力發電工程。

昭和14年(1939)霧社壩興工,但因二次世界大戰影響,大壩工程於昭和19年(1944)暫時停工,工程人員在停工前已先後完成萬大發電所、發電機及部分壩體。霧社壩施工期間,臺灣電力株式會社引進西方「工業村」(industry village)概念,建造包括宿舍、下水道、醫務室、神社等設施的社宅街,以提供施工人員安全的居住環境,而萬大神社即在萬大發電所旁,是當時工程人員們的信仰中心。1945年國民政府接收臺灣後,執政當局為採取去殖民化手段,故拆毀庇佑霧社水庫與萬大發電廠的神社。如今,萬大神社遺址僅留在不起眼的山坡上,逐漸被植披覆蓋而消逝。

基本資訊

  • 所在地-地址
    南投縣仁愛鄉霧社水庫
  • 免費進場
  • 所在地-緯度
    23.999137
  • 所在地-經度
    121.135239
  • 是否開放
  • 參考資料
    平田榮次郎,《臺灣電力日月潭工事紀念寫真帖》,南投:臺南新報埔里支局,1933。 林炳炎,《臺灣電力株式會社發展史》,臺北:林炳炎,1997。 朱瑞墉,〈日月潭與周邊的好鄰居:大觀、明潭、水里發電廠〉,《源》55(2006),頁38-47。
  • 撰寫者
    胡朝欽
  •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at
    23.999137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ng
    121.135239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city
    南投縣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dist
    仁愛鄉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address
    霧社水庫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