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大神社遺址位於南投縣仁愛鄉霧社水庫旁,圖中可見被毀損的神社遺跡。
臺灣電力株式會社在日治時期大正8年(1919)成立後,開始推動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計畫利用濁水溪上游的充沛水量,導引至日月潭內發電,使臺灣邁向工業化的進程。1930年代日本因戰略需求,在臺灣發展製鋁工業,但製鋁需要足夠電力供應,故臺灣電力株式會社除了進行日月潭水力發電計畫第二期工程,興建第二發電所外(今明潭發電廠鉅工分廠),更推動霧社水力發電工程及萬大水力發電工程。
昭和14年(1939)霧社壩興工,但因二次世界大戰影響,大壩工程於昭和19年(1944)暫時停工,工程人員在停工前已先後完成萬大發電所、發電機及部分壩體。霧社壩施工期間,臺灣電力株式會社引進西方「工業村」(industry village)概念,建造包括宿舍、下水道、醫務室、神社等設施的社宅街,以提供施工人員安全的居住環境,而萬大神社即在萬大發電所旁,是當時工程人員們的信仰中心。1945年國民政府接收臺灣後,執政當局為採取去殖民化手段,故拆毀庇佑霧社水庫與萬大發電廠的神社。如今,萬大神社遺址僅留在不起眼的山坡上,逐漸被植披覆蓋而消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