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水社堰堤

水社堰堤位於南投縣魚池鄉日月潭西側,圖中可見堰堤混凝土製的邊坡,成功攔截日月潭湖水溢出,惟邊坡上方亦雜草叢生。

日本統治臺灣中期,日本政府將戰略目光朝向南洋,臺灣經濟政策從原本的「農業臺灣‧工業日本」逐步轉為「工業臺灣農業南洋」。臺灣總督府在日治時期大正8年(1919)為吸引日本資本家投資,以半官方半民間的方式成立臺灣電力株式會社,著手進行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

工程期間臺灣電力株式會社受一次世界大戰、關東大地震等衝擊,因通貨膨脹造成公司資金缺口,直到引入美國資金後,於日治時期昭和6年(1931)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方始復工。工程分為七個工區,水社堰堤屬於第六工區,由日本的鐵道工業株式會社得標。水社堰堤採橫斷水尾溪建造,中央為鋼筋混凝土中心牆,其中為圓形混凝土管,由工程人員以輾壓方式完成。水社堰堤長363.63公尺,高30.3公尺,頂寬6.97公尺,為防止滲水,堰堤地基深入地下岩盤,上游側以水泥砂漿注入,昭和9年(1934)11月底竣工。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完工後,因水位升高無法居住,同年5月15日,當地居民搬離家園,由臺灣電力株式會社負責補償費用。

基本資訊

  • 所在地-地址
    水社壩堰堤公園
  • 免費進場
  • 所在地-緯度
    23.862145
  • 所在地-經度
    120.901818
  • 是否開放
  • 參考資料
    臺灣電力株式會社,《日月潭水力電氣工事誌》,臺北:臺灣電力株式會社,1935。 林文龍,《中部開發史》,臺北:常民文化,1988。 林炳炎,《臺灣電力株式會社發展史》,臺北:林炳炎,1997。 鄧相揚,《臺灣的心臟》,南投:觀光局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2002。
  • 撰寫者
    胡朝欽
  •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at
    23.862145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ng
    120.901818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address
    水社壩堰堤公園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