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社堰堤位於南投縣魚池鄉日月潭西側,圖中可見日月潭湖水及位於兩山中間的堰堤。
日治時期臺灣用電需求增加,臺灣總督府為吸引日本資本家投資,採半官方辦民營的模式,於日治時期大正8年(1919)成立臺灣電力株式會社,目的是以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為起點,提供充沛電力予各種製造業,進而拓展南支南洋的戰略路線。但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幾經波折,其間受一次世界大戰、經濟大恐慌影響造成工程延宕,直到日治時期昭和6年(1931)才得以復工。
日月潭水力工程主要設施包括武界水庫和壩體、引水隧道、引水渠道、水社水壩等土木工程,施工困難且十分艱苦。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前後耗時十五年,經歷十任臺灣總督、三任社長,總經費高達6,800多萬日圓,其中包含七個工區。
頭社堰堤屬於第六工區,由鐵道工業株式會社以1,696,000日圓承包,堰堤位在頭社部落面向日月潭沿岸處,壩長約166.7公尺,頂寬6.06公尺,高19公尺,建物使用混凝土及鋼筋製成,壩型為混凝土中心牆土壩,用於將日月潭水面提升約24公尺,擴大蓄水量達44億5800噸,預防枯水期時水量不足,多餘潭水則排向水尾溪。1946年戰後,頭社堰堤漏水嚴重,工程人員重新施加灌漿但效果不良,後續多次進行修補,仍能維持功用直至今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