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頭社堰堤

頭社堰堤位於南投縣魚池鄉日月潭西側,圖中可見日月潭湖水及位於兩山中間的堰堤。

日治時期臺灣用電需求增加,臺灣總督府為吸引日本資本家投資,採半官方辦民營的模式,於日治時期大正8年(1919)成立臺灣電力株式會社,目的是以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為起點,提供充沛電力予各種製造業,進而拓展南支南洋的戰略路線。但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幾經波折,其間受一次世界大戰、經濟大恐慌影響造成工程延宕,直到日治時期昭和6年(1931)才得以復工。

日月潭水力工程主要設施包括武界水庫和壩體、引水隧道、引水渠道、水社水壩等土木工程,施工困難且十分艱苦。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前後耗時十五年,經歷十任臺灣總督、三任社長,總經費高達6,800多萬日圓,其中包含七個工區。

頭社堰堤屬於第六工區,由鐵道工業株式會社以1,696,000日圓承包,堰堤位在頭社部落面向日月潭沿岸處,壩長約166.7公尺,頂寬6.06公尺,高19公尺,建物使用混凝土及鋼筋製成,壩型為混凝土中心牆土壩,用於將日月潭水面提升約24公尺,擴大蓄水量達44億5800噸,預防枯水期時水量不足,多餘潭水則排向水尾溪。1946年戰後,頭社堰堤漏水嚴重,工程人員重新施加灌漿但效果不良,後續多次進行修補,仍能維持功用直至今日。

基本資訊

  • 所在地-地址
    日月潭水社壩堰堤公園
  • 免費進場
  • 所在地-緯度
    23.862145
  • 所在地-經度
    120.901818
  • 是否開放
  • 參考資料
    林文龍,《中部開發史》,臺北:常民文化,1988。 鄧相揚,《臺灣心電圖》,南投:日月潭風景管理處,2002。 張立宇,〈戀戀濁水溪的電力〉,《臺電月刊》564(2009),頁6-15。
  • 撰寫者
    胡朝欽
  •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at
    23.862145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ng
    120.901818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address
    日月潭水社壩堰堤公園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