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天圳於南投縣武界至日月潭間,圖中可見通過明渠從武界導引而來的清澈溪水及水路橋。
向天圳屬於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計畫之一,日治時期昭和6年(1931)臺灣電力株式會社在濁水溪上游興建武界壩,將濁水溪水力引入日月潭,利用約15公里長的引水隧道、明渠、暗渠使水位升高19公尺,透過水的高度差轉動水車發電。向天圳全長573公尺,因途經東光溪、木屐欄溪,必須於溪水上方架設76.9公尺高的水陸橋。
日月潭水利工程於日治時期大正8年(1919)動工,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及關東大地震(1923)影響,造成物價上漲工程延宕。直到昭和5年(1930)3月,臺灣電力株式會社向美國支借外債,日月潭工事得以復工。武界引水工程引水道共分八段,向天圳為其中兩段明渠之一,在昭和9年(1934)通水啟用。現今,向天圳在臺灣電力公司及當地居民的維護下,建物狀況良好,水路橋下方的木屐欄溪水清澈冷冽,配上地方導覽員的歷史解說,吸引不少民眾前來戲水遊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