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埔里低山地區的獨角仙蜜源植物—白雞油

跟埔里低山地區的獨角仙蜜源植物—白雞油有關的相片,共2張
跟埔里低山地區的獨角仙蜜源植物—白雞油有關的相片,第1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埔里低山地區的獨角仙蜜源植物—白雞油

於6~7月間常可見到成群於樹幹上聚集、吸食樹液及交配的獨角仙,是921震後推動環境教育及夜間生態旅遊觀察昆蟲的重要解說資源,令訪客對於昆蟲的生態及白雞油在生態上扮演的重要角色留下深刻印象。

白雞油(Fraxinus griffithii)是木犀科半落葉喬木。分布於中國大陸、日本、印尼、菲律賓、印度及台灣中低海拔地區。高可達20公尺,樹冠優雅,樹皮片狀剝落;枝葉青翠,質感細緻,葉對生,革質,小葉為5~9奇數羽狀複葉。5~7月開黃白色花,花序密生枝端,像一團團的美麗花球。花冠4深裂。翅果約2公分長,種子生於翅基,7~10月成熟,常隨風飄落。

白雞油又稱光臘樹。樹幹高大,生長快速,羽狀複葉、花及果均具有特別的美感。獨角仙成蟲最喜歡啃食及吸取其樹皮汁液,並在樹幹上留下一條條縱向的食痕。埔里附近的桃米、澀水、蜈蚣、南村、南豐及珠仔山等社區的路旁、農場及民宿在921地震後重建工程中均曾大量栽種。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生物、生態與環境
建檔單位南投縣政府文化局
所在地-地址
南投縣埔里鎮低山地區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4.0116466
所在地-經度
120.9572706
是否開放
參考資料
1.臺灣樹木誌(呂福原等著,中華易之森林植物研究協會出版,2017) 2.魚池鄉澀水社區生態旅遊解說手冊(曾彥學等著,行政院九二一震災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及特生中心出版,2004)
撰寫者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彭國棟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