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桃米紙教堂見學園區的大安水蓑衣

921地震重建後的桃米紙教堂見學園區、珠仔山老樹公園、一新社區台灣白魚避難池、南豐社區東岸部落生態教育園區、暨大日池及鯉魚潭等都經由特生中心社區重建輔導團隊與暨南大學等單位逐漸推廣大安水蓑衣的種植。

大安水蓑衣(Hygrophila pogonocalyx)是瀕危等級的台灣特有種。野外僅在台中市大安、清水等沿海地區之河口濕地曾有發現,因受到嚴重的開發影響,已十分稀少。它的莖方形,葉對生,花淡紫色,依據開花及結果習性而區分為大安型與清水型兩類型:

  (一) 大安型:葉片狹而有旋轉的趨勢;莖直挺;開花期8-10月,結果期10-12月;天然分布於大甲溪以北的大安區

  (二) 清水型:葉片寬長而平直;莖傾伏蔓生;開花期11-1月但是不結果;天然分布於大甲溪以南的清水及龍井區。 

它們是台灣特有及稀有水生植物,也是少數在秋、冬季節開花的植物,是孔雀蛺蝶、黑擬蛺蝶、迷你小灰蝶的食草。

以往推廣的都是清水型的,且都以插條進行無性繁殖。為能擴大基因及確保更好的保種,經暨南大學彭國棟老師於2020年2月引進大安型插條10隻,至2020年8月已順利成長及開花,期望能繁殖更多後,供應其他地區的種原,為這片土地默默奉獻它的綠美化、生態系維生與服務功能。

基本資訊

  • 所在地-地址
    南投縣埔里鎮紙教堂見學園區
  • 免費進場
  • 所在地-緯度
    23.940229
  • 所在地-經度
    120.926422
  • 是否開放
  • 參考資料
    1.台灣水生植物自然觀察圖鑑(田野影像出版,2000) 2.台灣水生植物圖鑑(李松柏著,晨星出版,2012) 3.2017台灣維管束植物紅皮書名錄(台灣植物紅皮書編輯委員會,林務局等出版,2017)
  • 撰寫者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彭國棟
  •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at
    23.940229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ng
    120.926422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city
    南投縣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dist
    埔里鎮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address
    紙教堂見學園區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