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白魚(Pararasbora moltrechti )又稱台灣副細鯽,是台灣特有及稀有的淡水魚類。身體延長而側扁,體背黃褐色,腹部白色,側線長且完整,由鰓到尾鰭中央呈現明顯向上的弧線,體側中央有一藍紫色縱帶,成魚體全長約10公分。以往在大甲溪、烏溪及濁水溪各支流以及日月潭與周邊池塘中,曾有發現的記錄。目前的分布地,只剩埔里鎮一新里樟湖溪、煙寮溪、台牛溪、合成里水流東溪,以及台中市新社區食水嵙溪等5條河川上游的小溪流或水潭中。因是特有種且分布地點狹隘,數量非常稀少,農委會於2009年依照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為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受到法令的管制及保護。埔里鎮一新里的台灣白魚,因極端氣候下,冬季不斷的有乾旱,造成河川乾涸;夏季又有豪大雨及土石流,加上長期以來的河川污染與外來種競爭等問題,使得棲地破壞與消失,保育問題愈來愈困難。921大地震後,農委會特生中心、林務局、水保局等單位分別從生態研究、環境教育、生態旅遊、定期魚類調查、有機及綠保農法、設置避難池、改善河川棲地等角度切入輔導,與社區居民一起調查保護,也進行跨域合作,正在朝著綠色保育及里山社區的方向做保育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