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思與言》和臺灣社會學的發展

《思與言》和臺灣社會學的發展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思與言》和臺灣社會學的發展

五十年來的《思與言》不僅是社會學新議題介紹與譯註的園地,同時也是社會學「學術新鮮人」加入學術社群的「入門期刊」。這些新鮮人在往後的社會學發展,姑且不論是否優秀,但是到目前為止大多數仍然是活躍的,充滿熱情,許多人也投入了通識教育,並以教育做為志業。除此之外,《思與言》這五十年來的發展,當然也包含著社會學本身的內部批判與反省,例如「韋伯熱」專刊。然而,隨著越來越嚴重的學術競爭工具理性化,充滿了批判性的社會學也不能豁免,這樣的趨勢嚴重影響《思與言》和當前臺灣社會學發展的關係。被莫名地冠上社會學「入門期刊」的名號,特別是歸類為「非」TSSCI的期刊之後,與真正的社會學家的投稿量之間,產生令人難以置信的關聯,鮮有真正的社會學家在此發表論文。五十年的學術資本終究敵不過工具理性化的學術競爭。所幸,至今尚有一群當年受惠於《思與言》的社會學新鮮人,如今已成為社會學家或教育工作者,依然持續支持《思與言》的編輯與經營。在工具理性化與學術熱情之間,不知不覺讓社會學應有的使命,自然顯露出來。這就是五十年來《思與言》與臺灣社會學發展的生命歷程。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思與言人文社會學社
撰寫者
思與言人文社會學社
創作者
王崇名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13/12/1
媒體類型
文件
檔案授權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