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張照片約於民國50年代(1960年代)時,黃進發於新店渡船頭之碧潭水岸邊所拍攝。當時黃進發看見岸邊有師傅在修復畫舫,喜愛攝影的黃進發認為這是難得一見的畫面,意識到畫舫的修復技術過數年後恐將失傳,當下以底片相機拍攝截錄出畫舫修復的現場照片,作為歷史記憶保存的生動縮影。工匠維修畫舫,會先將畫舫的屋頂拆卸下來,再以底部朝上翻轉船身,船隻置放於地上做修復。
早期的船構造是以卡榫結構製作而成的,船身上避免任何的金屬與鐵釘結構,因為船身若有金屬,很容易鏽蝕而讓船身進水,照片可見工匠貌似使用鐵鎚及鐵釘修復船隻的情景,其中形狀似鐵釘的工具不是釘子,其端口有如扁平狀的鑿刀型態,作為木板間縫隙填充棉麻線使用,工匠師傅將棉線置於板縫間,是用鐵槌敲打扁釘使棉線緊密鑲入板縫隙間,密合船身木板,防止水浸濡船隻。修復完後,再將船身重新上漆恢復新貌。早期船渡口的船隻都是在河岸旁現地修復,船隻如果壞掉就直接靠岸修理,渡口岸邊總是可以找到修復船隻的工匠師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