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教會大學的終結: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基督教政策談起並以金陵大學為個案研究

教會大學的終結: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基督教政策談起並以金陵大學為個案研究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教會大學的終結: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基督教政策談起並以金陵大學為個案研究

教會大學創辦矜傳教士傳教之需,只是,當時鮮少中國人,尤其是精英階級,對基督教教義感興趣。到了 1880 年代,因著中國加速實行現代化運動,新式學堂紛紛成立,而傳教士及教會學校學生則成為溝通中西文化的橋樑,只是,教會大學如何向中國知識份子階層拓展一教會教育走向也俗化、專業化,甚至邁向高等教育,這些問題均曾引起辦學者的爭議。又因教會大學長期受傳教條款之維護,當 1920 年代非永督教運動的爆發之際,教會大學不得不調整辦學方向,並順意順應政府管理機制,正式受中國的教育行政機關管理;到了 1930 年代白色恐怖統治期問,國立大學學生受到前所未有的箝制之時,教會大學學生卻是個個激昂,有些甚至還成為日後學生運動的領袖人物。只是,安穩度過 1 949 年的教會大學,卻在 1952 年高校院系調整之時被終結了。究竟是何原因致使教會大學全部消失?目前僅有葉張瑜的 〈 建國初期教會大學的歷史考察 〉 跨越 1949 年的歷史界線,至鈴,教會大學消失之因則是「一邊倒」向蘇聯學習的結果。然而,筆者卻以為,在全能政治統治之下,新中國的宗教政策攤然符合統治者之需浩又因 1950 年代以來的冷戰情勢,給了毛澤東徹底清除美帝殘餘的空間。在此情勢之下,教會大學自然也就面臨了被清算、改造的命運。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教會大學的終結: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基督教政策談起並以金陵大學為個案研究 / 撰寫者:思與言人文社會學社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思與言人文社會學社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556073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民俗與宗教
建檔單位思與言人文社會學社
撰寫者
思與言人文社會學社
創作者
劉方儀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04/09/01
媒體類型
文件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