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花蓮港)米崙灣1

本圖為築港前的花蓮港米崙灣,在照片中海岸線上方,能看見略突出於海岸的堤防,那就是「江口突堤」。早期花蓮輪船運輸需停靠於花蓮市南濱外海或是北濱海邊,若兩者都無法停泊,船隻只能駛回蘇澳或基隆港。此外,輪船還須有小船接駁乘客與貨物上岸。1920年代,時任花蓮港廳第五任廳長的江口良三郎欲改善此一運輸困難,曾積極推動花蓮港建港計畫,卻不被當時的臺灣總督府認可,因此江口廳長只好改申請建築小堤,也就是照片中所見的「江口突堤」。然而,江口突堤仍無助於輪船停泊,為了引起日本中央注意,江口廳長決定籌組能高團,以棒球外交作為宣傳,希望能打響花蓮港的名號,可惜其志未竟而身先卒。花蓮港的興建則要等到1931年(昭和6年),於花蓮港廳第七任廳長豬股松之助任內才通過築港計畫,最終於1939年(昭和14年)築港完成。本資料出自於《顧我洄瀾:花蓮歷史影像集》,此書由花蓮出身的葉柏強先生撰寫,是一本擁有大量歷史影像的書籍,於2016年(民國105年)出版,可以透過此書了解花蓮的城市變遷樣貌。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葉柏強,《顧我洄瀾—花蓮歷史影像集》(花蓮縣文化局,2016)
  • 撰寫者
    郭惠珍
  • 創作者
    花蓮縣文化局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民國民初時期/臺灣的日治時期大正年間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