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花蓮港海邊運輸

本圖為日治時期花蓮港海邊船隻接駁之景象。早期花蓮輪船因無天然良港,海上運輸需停靠於花蓮南濱外海或是北濱海邊,並倚賴小船接駁往來的人員與貨物,而那時的小船有一稱號為「駁駁仔船」,負責接駁的人員通常為阿美族壯丁。每當駁駁仔船快靠岸之時,船上的人會立刻將繩索拋上岸,此時岸上的阿美族壯丁會擁上前拉住繩索,待浪頭稍退時,駁駁仔船就會停靠於岸上,而乘客們須趁下個浪頭湧上前跳下船,若稍有延遲就會被海浪淋濕。另外,駁駁仔船運送時間非常有限,須於中午前完成往返,因為午後的浪濤會隨著風勢變大,屆時不但駁駁仔船無法逆浪前行,有時連輪船都無法暫時停泊。此影像收錄於《顧我洄瀾:花蓮歷史影像集》一書,為葉柏強先生撰寫、花蓮縣文化局於2016年(民國105年)出版。書中記錄了花蓮近百年的城市樣貌,是一本擁有豐富文史與圖像資料的書籍。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葉柏強,《顧我洄瀾—花蓮歷史影像集》(花蓮縣文化局,2016)
  • 撰寫者
    郭惠珍
  • 創作者
    花蓮縣文化局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民國民初時期/臺灣的日治時期大正年間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