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圖為日治時期花蓮港海岸船隻接駁之景象。花蓮沿岸缺乏較深的海灣,早期輪船運輸需停靠於花蓮南濱外海或是北濱海邊,若兩者都無法停泊,船隻只能駛回蘇澳或基隆港。然而,若是遇上秋季大浪,輪船甚至整月都無法停靠花蓮港。當時停泊外海的輪船需要倚賴小船接駁往來的人員與貨物,而那時的小船被稱為「駁駁仔船」,負責接駁的人員通常為阿美族壯丁。另外,駁駁仔船運送時間非常有限,須於中午前完成往返,因為午後的浪濤會隨著風勢變大,屆時不但駁駁仔船無法逆浪前行,有時連輪船都無法短暫停泊。此影像收錄於《顧我洄瀾:花蓮歷史影像集》一書,為葉柏強先生撰寫、花蓮縣文化局於2016年(民國105年)出版。書中記錄了花蓮近百年的城市樣貌,是一本擁有豐富文史與圖像資料的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