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2020第一屆全國有機茶TAGs分類分級評鑑-有機包種茶

2020第一屆全國有機茶TAGs分類分級評鑑-有機包種茶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2020第一屆全國有機茶TAGs分類分級評鑑-有機包種茶

本照片為2020第一屆全國有機茶TAGs分類分級評鑑-有機包種茶由農業委員會茶業改場、新北市政府、臺北市瑠公農田水利會及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2020年(民國109年)聯合舉辦首屆全國有機茶TAGs分類分級評鑑。

本屆有機茶分類分級評鑑最大特色,除了前幾年由瑠公水利會辦理有機包種茶評選基礎上,將原文山茶區性評選擴大為全國範疇,還首度加入清香型烏龍茶組評選,並導入茶改場的臺灣茶分類分級系統 (Taiwan-tea Assortment & Grading system, TAGs),依據茶樣香氣及風味賦予詳細描述,盼用淺顯易懂語彙,讓消費者更親近臺灣有機特色茶。條形包種茶組計來自全國13個縣市,共有81個茶樣,有機包種茶評選明定依據茶樣外觀、水色、香氣及滋味4項指標進行評鑑,外觀要緊結勻整、色澤墨綠帶光澤,水色宜蜜綠顯黃、澄清透亮,香氣則要清揚、優雅醇厚,並具花香、果香及甜香等特殊香味為佳,滋味則要有平衡甘醇、甘甜鮮爽、後韻持久等特點。。第一屆全國有機茶TAGs評鑑活動-條形包種茶組評鑑專家為茶業改良場文山分場蘇彥碩分場長、臺東專科學校園藝暨景觀科蔡志賢教授及清元茶行蔡永金先生。就茶葉外觀、水色各佔評分20%,香氣、滋味各佔30%,並將各評鑑等級分為翠、金、銀及銅蛙選4種等級。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產業與經濟
建檔單位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撰寫者
呂慧珠
貢獻者
詮釋資料協助撰寫者
邱垂豐
時間起
2020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