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出自農林通訊第四卷第三期1953年(民國42年3月出刊),由臺灣農林股份有限公司發行,撰文者為林應時先生,內文說明於40年代(1950年)以壓條繁殖法最為普遍,並將當時臺灣茶樹各種繁殖方法。包含種子繁殖法、插木繁殖法(現今扦插繁殖法)、壓條繁殖法。
文中說到一. 種子繁殖法:1.採種:茶樹於9、10月間開花結實,經冬季果實漸次增大,至翌年10月下旬始能完熟,應於果實呈紫褐色稍帶綠色時摘下,採後置日光下1~2日,之後移入室內風乾取出種籽。貯存時間愈短、發芽率愈高。2.播種:選擇優良茶籽,具備重量、體質均大,色澤灰褐而光滑、球型或近球型、且茶籽臍痕鮮明而深者。於10月下旬至11月間播種為宜。二. 插木繁殖法(現今扦插繁殖法):將母株分離優良營養器官之一部插入土中,使其下部生根,上部發芽,成為一個獨立新株。當時囿於成活率高低不一,少有應用。三. 壓條繁殖法:取樹勢強盛、鬚根發達者,去除冗枝,將枝條順茶樹然傾向輕輕壓下,使枝條接近地表,每次以枝條3本作為一樣,握緊扭曲,表皮破裂宜於生根。
近代改進扦插繁殖法技術,提升成活率。主要是選擇插穗3-5公分,呈紅棕色或綠色,半木質化、無病蟲害的健壯皮梢,當扦插枝條由母樹剪下時,必需保有充足的營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