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照片是高雄小港區的拆船場正在進行船隻拆卸施作時的照片,拍攝時間為2000年4月19日。說起當年高雄小港區的拆船業盛況,照片提供者海光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業務部經理王振福說:「以前小港、紅毛港都是拆船碼頭,拆船公司如果沒有碼頭就要跟人家租,那時海光也有個拆船碼頭,拆到民國七十幾年。」「都是啊!臨海工業區這邊起家的鋼鐵廠,只要是私人的,都是拆船業起家的。」黃耀慶也補充道。1960年代,因能源危機,加上美國實施「廢鋼配額」,管制廢鋼出口,臺灣鋼鐵業的廢鐵取得須轉向拆船業,當時廢鐵和舊船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差不多,且舊船上還有舊家具和舊機件、銅車葉等可拆下出口並退稅,加上十大建設需求,以及將進口解體舊船列入「特案融資」項目的情況下,在1971-1988年間,臺灣每年平均拆逾100萬公噸的舊船,稱霸世界,因而獲得「拆船王國」的稱號。王振福說:「現在都加減賣個錢就好,那時候抓船來拆很便宜,很多人投入以後,知道很好賺就越來越競爭,價格就越飆越高,導致臺灣拆船業到民國八十幾年就沒落了,因爲臺灣已沒辦法拆,加上大陸拆船業的搶進,他們的人工便宜,價錢更有競爭力。否則那時臺灣是拆一艘賺一艘,你花多少錢買,就能賺到多少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