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照片是高雄市小港區紅毛港養魚池(魚塭)邊的茅廁,拍攝時間為1963年2月14日。僅由茅草屋頂、竹圍與木板門所構成的「茅」廁就矗立在魚塭邊,看上去就像座立在池邊沒有住家的茅草大門入口。過去,很多農家和養殖漁業人家的茅廁就建在養魚池上,排泄物可直接從茅廁排入魚池內作為養殖魚的飼料。紅毛港自清朝以來就是有名的養殖區,高經濟價值的石斑、蝦等都是在這裡培育成功的。例如,1975年,紅毛港的蝦苗業逐漸蓬勃發展,至1985年時,養殖場即多達120處,從而有「蝦仔街」之稱,臺灣有六、七成的蝦苗都是由紅毛港供應的,紅毛港因此被稱為「蝦苗的故鄉」。後來因為高雄港第二港口開闢,加上病毒和水質的污染,紅毛港的養殖業即逐漸沒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