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張照片是由高雄市小港區往紅毛港方向拍攝的照片,拍攝時間為1963年2月14日。在照片中可看到民房沿著海岸錯落延伸的景觀,早期紅毛港為一地形狹長的海岸沙洲(海汕),居民自古以來皆沿著該細長型南北向的「海汕」上建立家園所致;「海汕」指的是以狹長海濱沙洲地形為主的海岸線之意。由於海岸線狹長,從旗津、中洲往來大林蒲間陸路只能經由該「海汕」通行,也因此有後來的「海汕路」之名。紅毛港的「海汕」寬度原僅一百公尺左右,長約三千公尺,跟鹽水港、大林蒲和中洲相接壤,東西兩面臨海,東臨「內海仔」打狗澳潟湖,西面臺灣海峽。為防強風,因此,可見聚落建築多坐西朝東,面向內海,以三合院或一條龍式之建築格局為主,結構以磚造、咾咕石造、RC加強磚造和混合造等較常見,少數為木造或竹構,屋頂以瓦或茅草為建材,巷弄由多棟兩側連續之三合院所構成,跟海汕路相交,筆直通往內外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