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照片為1979年拍攝,照片中的人為一生拆過200多艘船的拆船工頭陳啟清,他在1952年即參與拆船工作,為早期拆船先鋒之一。據陳啟清口述分享,拆一艘船必須先看船型,再看是哪一國製造,像是日本的船鋼板偏薄、美國則比較厚。
在海上的拆船作業分為三部分:吊船板、割船板、在機艙裡指示如何拆船。拆船流程一般為由上至下、由船尾至船頭,採階梯式拆解,因為若從船頭開始切割則會導致水灌進船體,整艘船反而會下沉,就需額外花時間打撈沈船。本張照片即為船拆到最後僅剩船頭的樣貌,而照片中船頭的線,功用是固定船板。
陳啟清說道,拆船的訣竅是上半部拆完後,船體變輕,船自然上浮;接著,要放些水施加壓力給船頭,讓船尾翹高,將裡面清乾淨,最後將水排出來,趁漲潮拉進來再開始切割船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