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捕烏致富

本錄音檔是居住在高雄市小港區的洪香,口述其大哥因為捕烏魚而致富的故事。「他少年時,先是參加人家的船隊,跟人家合作,一起捕烏魚,後來有經驗了,也賺了一些錢,就自己組織船隊去捕烏魚;作烏魚子而致富。」說到她大哥,洪香的話裡,盡是稱讚和驕傲。洪香說,從她有記憶以來,除了光復初期那幾年,生活都還不錯,因為紅毛港漁場區域很寬廣,冬季補烏魚生產的烏魚子,便是小港居民的一項重要收入。

俗名烏魚的鯔魚(Mugle Cephalus Linnaeus)為臺灣西南沿海重要經濟魚類,魚體、魚膘、魚腱都是海產佳餚,尤其是雌魚的魚卵,經鹽加工後製成「烏魚子」,為飲宴、喝酒時的高級配菜,雄魚的精巢亦被視為滋補品,因此漁民常將為烏魚比喻為「烏金」。

烏魚汛都在冬天,每年的冬至前後10日迴游至臺灣西南沿海者稱「冬節烏」,大寒前後10日南游者稱「大寒烏」,只要運氣好,技術又好,一網即可成為鉅富。來者叫「正頭烏」,回者叫「回頭烏」,但已授精產卵的烏魚就沒什麼價值,只能搓鹽曬為魚干。早期,在用「藏仔網」捕烏魚的時代,每年秋末冬初,是臺灣西南沿海海汕地區漁民最忙碌的時候,從援中港、旗后、中洲、紅毛港、大林蒲、東港、林邊、枋寮、枋山、楓港至車城等,外海的沙灘上,「藏仔寮」到處林立。


基本資訊

  • 取得對象
    洪香
  • 管理者
    高雄市電影館
  •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紅毛港、旗津
  • 創作者
    高雄市電影館
  • 時間資訊
    錄製日期
    2020/06/16
  • 媒體類型
    聲音
  • 存放位置
    高雄市電影館
  • 時間分期
    1950年代至1980年代
  • 地點
    錄製地點
    高雄市前鎮區衙慶二街 (120.3237934, 22.5831442)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