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業改良場於2001年(民國90年)進行條形包種茶機械精製試驗。茶業改良場於2001年(民國90年)進行條形包種茶機械精製試驗,使用材料為手採及機採茶菁製造之條形包種茶,以國產改良型機械精製機進行測試比較。
條形包種茶主要生產於北部坪林等茶區,粗製茶完成後,必須經過精製選別過程,以機械精製方式可提高效率及減少人力。茶業改良場於2001年(民國90年)進行條形包種茶機械精製試驗,使用材料為手採及機採茶菁製造之條形包種茶,以國產改良型機械精製機進行測試比較。試驗結果,一次選別後,機採茶良級品 66.08公斤,手採茶良級品 68.93公斤,次級品經二次選別後,可再選別出良級品,其中機採茶20.08公斤,手採茶18.97公斤,合計良級品總量,機採茶86.16公斤,手採茶87.9公斤,顯示手採茶的枝梗、粉末及黃片的量較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