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巴宰原鄉記憶-潘英傑編輯王潘家族族譜

埔里921地震摧毀了許多平埔和法定原住民部落家園,而原住民的部落重建和文化建設,皆依循著原住民文化思維在運作,921震後的巴宰文化復振運動也是如此。

在巴宰文化復振運動中,尋根是很重要的一環,巴宰族人潘英傑921地震後回到埔里,第一件事就是編寫家族族譜,這也是他從台北回來後做文化復振工作的第一個作品。這本族譜從日本時代的祖輩開始編寫,最後總共做了四代詳細的族譜資料。潘英傑描述當年他們做族譜的急迫性和心情:

「我的阿祖有三個兒子。這本包含嫁出去的也收進去。從我阿公開始,十幾年前做的時候就六百多人。以前家族長輩每年清明節都會聚在一起,常說要做族譜,結果都只是講沒人做。所以我回來第一件事就是做族譜。我的家族滿龐大的,若沒有真心想做,是做不出來的,眼見長輩一個個走了,心中不免焦急。」

這本「王潘家族族譜」前後整裡花了潘英傑差不多10個月時間,除了收集照片、印刷,還要到台中校稿,過程繁瑣細膩,真的很不簡單。

族譜的編輯必須追本溯源,往往具有族群生命傳承的意義,一本族譜濃縮了一族的血脈故事,也是巴宰族群在埔里存在的證明與生命軌跡的展現,此一族譜不但對族人有凝聚作用,也是921震後文化重建相當值得保存的重要文化資產。

基本資訊

  • 生年月日/時期
    1949/2/1
  • 國籍
    台灣
  • 撰寫者
    陳美珍
  • 卒年地點-緯度
    null
  • 卒年地點-經度
    null
  • 性別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