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埔里南村里的巴宰原鄉園區的「巴宰文化工作室」,是巴宰族人潘英傑擺放收藏品和巴宰文物的地方,也是他特別打造出來的一個文化展示空間。潘英傑說巴宰文化工作室所在的位置以前是三合院,是他們以前的老家,現在看到的工作室是組合屋平房,是他在921地震後,2000年之後才整理重建的。組合屋的架構加上木頭和屋頂枯葉裝飾的布置,是潘英傑的巧思,與地景融為一體,呈現原始自然風貌。這樣的房子現在已不多見,難能可貴,但潘英傑仍遺憾地說,之前的老房子其實不用打掉,只要整修重建就好,還可以保留一些三合院原貌。
工作室旁掛著許多早期生活用具,有以前族人捕魚、捕蝦的魚籠、蝦籠,還有菜籃、龜背雨具、杵臼、尿桶等,琳瑯滿目,巴宰文化舞劇的道具也擺放在這裡。工作室旁邊還有古早農具風鼓機,至少有70年以上歷史,潘英傑在園區做導覽解說時,這些都是認識以前巴宰農獵生活最好的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