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為2007年(民國96年) 臺灣茶業研究彙報第26號,探討有關「利用剪枝時期調節東部茶區茶樹留養與生產循環周期之技術研究」,刊載於本彙報之第1頁至18頁。本篇研究分別由時任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臺東分場副研究員兼茶作課長鄭混元、助理研究員范宏杰以及副研究員兼製茶課長陳信言等三人所共同發表。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編印。
本篇研究在探討東部茶區夏季留養枝條後,最適合之春冬茶產期調節技術。試驗研究於茶業改良場臺東分場進行。試驗品種分別為臺茶12號及青心烏龍,並分別於大暑、立秋、處暑、白露及秋分進行不同時期的剪枝處理。
試驗結果顯示,於秋分、立秋此二個時間點進行剪枝處理,能夠有效達到調節晚冬及早春茶產期目的,而獲得最有利的產期,也藉此提升產量與品質。而於處暑或白露剪枝,可能因夏茶產值較低或接近夏季因氣溫較高,採收後之茶樹樹勢較弱,容易造成枝枯而不加以採收,以致下一輪留養時間過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