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礮臺另一稱為「中崙砲台」,確切舊址至今尚未尋獲,目前推斷該舊址位於金目港仔溪口南側,約為現今海洋巡防總局的位置。清光緒2年(1876)福建巡撫丁日昌巡臺時所建造之砲台。
光緒10年(1884)清法戰爭時期,法軍侵略臺灣北部時,砲台已老舊且位置太低靠近水面,因此清軍在砲台前方堆置沙包,安裝門克魯伯大砲作為補強之用。同年10月2日,早上清法砲戰中,由於位置太過顯眼暴露,遭到砲彈擊毀。
清法戰爭之後,光緒14年(1888),於砲台原址處蓋淡水燈塔。《台灣通史》中記載:「在淡水海關之側,以石建之,為四角形白色,距水面三丈三尺,燈光一百燭,可遠照九海哩 ,或紅或綠,以分別之。」日本時代改為鐵塔,高三十公尺,高度可達二十海浬,以此可見此處視野極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