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白礮臺

白礮臺另一稱為「中崙砲台」,確切舊址至今尚未尋獲,目前推斷該舊址位於金目港仔溪口南側,約為現今海洋巡防總局的位置。清光緒2年(1876)福建巡撫丁日昌巡臺時所建造之砲台。

光緒10年(1884)清法戰爭時期,法軍侵略臺灣北部時,砲台已老舊且位置太低靠近水面,因此清軍在砲台前方堆置沙包,安裝門克魯伯大砲作為補強之用。同年10月2日,早上清法砲戰中,由於位置太過顯眼暴露,遭到砲彈擊毀。

清法戰爭之後,光緒14年(1888),於砲台原址處蓋淡水燈塔。《台灣通史》中記載:「在淡水海關之側,以石建之,為四角形白色,距水面三丈三尺,燈光一百燭,可遠照九海哩 ,或紅或綠,以分別之。」日本時代改為鐵塔,高三十公尺,高度可達二十海浬,以此可見此處視野極佳。

基本資訊

  • 別名
    白砲台遺址
  • 免費進場
  • 是否開放
  • 資料來源
    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滬尾清法戰爭多領域工作平台-淡水老故事蒐集計畫」
  • 撰寫者
    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