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大嬤豬

飼養「大嬤豬」(註1),算是馬祖有趣的往事之一。它的意思有二:1. 左鄰右舍的婦女們集資飼養的豬隻。2. 戲稱初次升格當祖母的女人。後者是調侃稱謂,使用宜謹慎,雙方若無深厚交誼,貿然用之必惹口角紛爭。

愈是貧窮年代,家庭結構愈是穩定。民國50年之前的馬祖社會,幾乎是遵行「男主外,女主內」的生活模式。彼時年代的女人,受教育的機會不多,經濟無法獨立自主,所以,她們「認清」社會氛圍,安於守著家庭做「桶箍」。她們煮三餐、料理家事,有時還得整地種菜。日子過得單調又繁忙,但是,增加收入貼補家用(或存私房錢)的念頭,卻無時或忘。

人逢逆境,必然會思索解決之道,這是本能之一。左鄰右舍交情好的主婦,平時互動就會想到「開源」策略。尋覓閒置空間集資養豬,正是符合她們的能力條件。議定生財之道後,人人劍及履及。從此,收集自家的廚餘以及粗梗殘蔬,又趁田園種菜之便,斬割野菜灴豬 [米尾](註2),成了她們的生活「日常」。合夥人對豬隻成長販售、均分利潤等事,無不充滿幸福的想像。

「大嬤豬」的結局有二,一是整隻賣給屠宰商,所得大家均分;一是部分出售,部分留存自用。女人就是女人,平時養豬「勞心勞力」,偶而疏於家務,還得忍受婆婆與丈夫的怨言。但是帶回分得的豬肉,料理之後,好的部位還是樂由先生、兒子先嘗。

註1.「大嬤豬」的馬祖話說ㄉㄛㄩˇㄇㄚˇㄌㄩ(toyˇmaˇly)。

註2. 灴豬 [米尾] :煮豬隻飼料。馬祖話說ㄍㄛㄥˇㄉㄩ ㄇㄨㄧˋ(kongˇty muiˋ)

基本資訊

  • 取得對象
    連江縣文獻中心
  • 撰寫者
    陳高志
  • 創作者
    不詳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1967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