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照片摘自臺灣省茶業改良場民國七十三年年報,P.154-159。動力機械不同剪採方法對茶菁品質與產量之影響。
目前農民已實施一些動力機械剪採方式以減少人力成本,並討探剪採技術對茶園經營效益、提高茶菁品質、茶菁收量與茶樹生長等部分的影響,自民國73年07月至75年06月(1984年-1986年)本計劃為第1年以大葉樹茶臺茶八號,行株距1.5* 0.6公尺,樹高65-70公分進行剪採方式試驗,列舉現行和新型剪採方法、茶菁採收量與製茶品質對照為1.二回剪採法:茶芽一心四葉達30%左右時第一次淺剪茶菁,茶芽長齊再實施第二次剪菁,實施成本較高,各剪採法中採收總量最少,製茶品質最佳。2.剪菁後整枝法:茶芽一心四葉達60%左右時做一次剪菁,五天後修剪剪採面,增加一次修剪成本,各剪採法中與一次剪採法並列採收總量最多。3.二段剪採法:茶芽一心四葉達60%左右時,先淺剪茶芽上段約一心兩葉的茶菁,再剪下茶樹第三~四葉茶菁,但春茶芽平均小於4cm,難行二段剪採,各剪採法中茶菁品級表現最佳,全年一級品茶菁達80%以上。4.一次剪採法:茶芽一心四葉達60%左右時做一次剪菁(一般動力機械剪菁慣行法),各剪採法中茶菁品級較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