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照片為臺灣省茶業改良場民國七十九年年報,P67-69,機採茶芽密度對茶菁品質影響之研究。
人工採茶工資高漲、工人難僱已是農民多年來困擾與不爭的事實,農民無不運用各種方法導入機械採茶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其過程中雖有些微成效,但也衍生相關茶芽性狀便劣、生長短小、輕薄等影響品質的問題,茶業改良場於民國78年(1989年)07月至79年(1990年)07月著手將南投名間區茶園青心烏龍各季有關茶芽密度、品質與產量近五年來之資料以電腦交叉分析比對獲取最優茶芽密度、剪枝與採摘深度進行機採。其資料比對分析概述如:1.75年(1986年)度茶芽密度高,致茶芽密度與製茶品質、產量與百芽重呈現正相關。2.76年(1987年)度因春茶後剪枝及秋茶之茶芽不平均,致影響品質較差、產量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