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為臺灣茶業研究彙報1992年(民國81年) 第11號,缺水及不同溫度處理對茶樹芽葉主要化學成分與製茶品質之影響,為本彙報之43頁至56頁。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編印。
本篇研究彙報為當時茶業改良場臺東分場分場長陳國任所撰寫,主要探討茶樹於不同氣溫與缺水狀況下,分析化學成分與製茶品質的影響。陳前分場長國任將缽植的茶樹置於日/夜溫度為30/25℃(高溫)、25/20℃(中溫)、20/15℃(低溫)的環境中,並進行土壤保持田間容水量與缺水狀態之處理,再觀察對於主要化學成分與製茶品質的影響。
結果發現於試驗期間茶樹在水分充足與高溫下,兒茶素與咖啡因含量較高,導致所製的包種茶品質澀味較重,而缺水處理的兒茶素含量較低,造成滋味較淡薄,製茶品質以低溫處理的較佳。由此報告可知栽培環境與水分供給對於茶樹的化學成分與製茶品質影響較大,因此應選擇合宜栽培地才有好的茶葉品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