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拍攝於2008年,新北板橋社區大學帶領學員參訪三鶯部落。民國60年以降以農養工政策引導下,許多農漁村的勞動力被擠壓到工業部門。1970年代的工作機會集中到北部地區,從花東而來的原住民族,許多參與北部的幾個礦區工作,爾後的1980年代更提供當時大量發展的建築產業基層勞動力。部分原住民往往由於居住空間和經濟條件無法融入漢文化的情況下,在河邊找尋漢原鄉類似的環境開始自力造屋,依水墾地的生活,沒有戶籍沒有水電,但依著部落文化的共享原則在都市邊緣的大漢溪與新店溪河邊生活。直到2000年以降城市發展擴充到河岸的規劃管理時,城市以法規條款拆遷驅逐其居住地,這些都市的原住民部落才漸漸在社會上被看見,社會行動促發各種討論,地方政府得以在多元文化概念下,討論就地見屋給予居住權的營造方案。圖中新北三鶯地區的三鶯部落便是在歷經十多次拆遷又重建的十五年過程中,在2009年取得果有土地承租及自力造屋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