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自1963年(民國52年)起開始茶樹嫁接相關試驗,於民國62年發表研究成果,進行嫁接時期茶樹親和力的研究、嫁接砧木對茶芽特性與製茶品質之影響以及青心烏龍嫁接於阿薩姆之親和力的研究等。
不同嫁接時期對於親和力的研究顯示,茶樹嫁接須配合適當時期,可提高嫁接苗之存活率。在茶改場實驗地區的自然條件下,以六月份季節平均氣溫在25-26℃,降雨日數多且月降雨量在160mm左右,蒸發量約為80mm屬茶樹之適宜施作嫁接法時期,而在九月後氣候逐漸趨於乾燥,成活率即降低。換言之,在高溫多濕的期間下實施嫁接,生長較迅速,且較容易成活。在不同品種作為接穗時,以A. Indigenous嫁接於青心大冇親和力最強,其次為青心烏龍、硬枝紅心等;砧木方面,阿薩姆幹莖較粗大,樹皮剝離容易,適合採用鑲皮接法(芽接法),而青心烏龍嫁接於阿薩姆之親和力較大,在六月份嫁接時,其成活率可達93.75%。
試驗發現接穗嫁接於樹勢較旺盛之砧木,茶芽發育較優。而茶樹經嫁接後之製茶品質與接穗品種關係較大,原適於製紅茶者仍以製紅茶為宜之。青心烏龍經嫁接阿薩姆後,對於枝枯病之抵抗力有極明顯的增強,經研究者嫁接後四年觀察下,未曾發現有枝枯病之蹤跡,且植株生長健旺,生葉收量亦有顯著的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