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花是一種馬祖傳統女紅,常見於元宵擺暝、臘月祭灶、婚禮、葬禮等歲時祭儀與生命禮俗。婦女在農忙閒暇時,手持小剪刀裁紅紙,陽刻或陰刻出花、鳥等動植物圖案,再依據黏貼媒材的種類,周邊或飾紅框及三角形紋路。同時,圖案也用在縫衣、織衣、繡鞋等衣著裝飾。
此物件為王賽嬌女士剪花作品之一,以馬祖山間常見物種創作之「麻雀」(mǎ-tshuók)。王賽嬌女士世居連江縣南竿鄉介壽村,自幼向鄰居阿姨學習剪花技巧,留存百餘付剪紙圖案作品。晚近風格不限於傳統圖案,從兒時記憶與生活中汲取創作題材,包含:麻雀、金龜(king-ui,瓢蟲)、蝴蝶(hǔ-tiák)、鱟(hǎu)、䲅(ke,河豚)、䲅(ke,河豚)等等馬祖原生物種。
王賽嬌回憶,過去女性必須上山撿柴回家燒爐,並參與農事勞動。麻雀就是在後山常見的生物。她把這般年輕時的記憶裁出,成為農村主題的剪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