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根津靜子

本籍東京。曾以〈習作〉、〈休憩〉、〈午後〉、〈Chintz花樣〉、〈白帽子〉、〈母與子〉、〈青衣〉分別入選第10回(1936)臺展及第1-6回(1938-43)府展西洋畫部,畫作簽名以「S. Nezu」或「Sizu」落款,「Nezu」即「根津」、「S. 」或「Sizu」即「靜」之日文讀音及縮寫。根據1936年《臺灣日日新報》的初入選者採訪報導,靜子年齡19歲,「是高校根津講師的千金,東京女子美術洋畫科在學,今年暑假時因朋友的建議,所以畫了姊姊的肖像而獲得入選」,靜子同年朱潮展的出品作〈姉(姊姊)〉,應是同一時間(暑假)作的畫,甚至是同一幅畫。根津講師即根津金吾,經查總督府職員錄,曾於1929-38年擔任臺北高等學校講師,職員錄中另有一筆「根津靜」於1944年在文教局編修課擔任囑託的紀錄,因此「靜」應該才是本名,「子」字則是冠於單名之後的暱稱或通稱,因為報導中的「東京女子美術」即位於東京的女子美術學校(今女子美術大學)同窗會會報上刊載的「芬會」第1回展,其中便有「根津靜」出品兩件作品的紀錄,不過這些推測都仍有待更進一步的佐證。

基本資訊

  • 別名
    根津靜 (待考)
  • 讀音
    ネツ シズコ (Netsu Shizuko)
  • 介接機關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 性別
  • 出生地
    不詳
  • 出生年月日
    1917
  • 卒年月日
    不詳
  • 來源
    1.〈新入選の人々/賑かな女軍の進出〉,《臺灣日日新報》,1936-10-19(版7)。 2.野村幸一,〈秋の美術に魁ける 朱潮展を見て〉,《臺灣日日新報》,1936-08-19(版5)。 3.王白淵,〈府展雑感――芸術を生むもの〉,《臺灣文學》,第4卷第1期(1943-12),頁10-18。 4.《女子美術專門學校同窓會 會報》第14號,1937,頁118。
  • 父母
    父根津金吾(待考)
  • 撰寫者
    李淑珠
  • 臺府展入選屆別(年)
    臺展第10回(1936);府展第1-6回(1938-43)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