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討沰工具:紫菜畚箕

紫菜畚箕,為竹編製品。其構造在畚箕本體上方添加T形繩製握把,底部以寬竹條等距鋪平,並用竹篾編織固定呈梳型口,以利採集紫菜。上方外圍以許多細竹條綑綁而成,以增強其結構與持拿的支撐力。

畚箕為竹篾編織而成,主要的經緯為十字型,底部為平行,可完整貼齊於地面或使用的檯面上。在馬祖傳統漁業社會中,地方上有專門編織製作的師傅製成並販售。在地方上除了此種類型的畚箕外,會依據所盛裝的特定對象,而調整其形態,以利漁獲處理作業順暢,像是用來裝鹽巴並協助蝦皮烹煮調味的鹽畚箕、協助盛裝蝦皮的畚箕。紫菜畚箕與盛裝蝦皮的畚箕最大的差異除了底部一個為平底,一個為圓弧狀外,其握把一個加裝T型繩製握把,另一個則在上方兩側添加握把(類似兩個小耳朵),其皆是針對用途對象、環境等而進行調整。

漁民採集紫菜時,會手持拿刮筅(有些漁民也會使用其他工具)將紫菜刮離生長處,並順勢將取下的紫菜刮入畚箕中。作業時兩隻手握住笆笌使力,因此紫菜畚箕有別於一般畚箕,是將提把中間加裝T型繩製握把,目的為便於單手移動。另外紫菜畚箕前端梳型木條也特別以寬竹片製作,使其較平整便於紫菜裝入。

此紫菜畚箕現存於北竿鄉橋仔漁村展示館中。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
  • 創作者
    馬祖人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年代不明
  • 媒體類型
    有形文物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