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傳統漁具:櫼

跟傳統漁具:櫼有關的相片,共2張
跟傳統漁具:櫼有關的相片,第1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OGDL

櫼,木頭材質所製,側面觀看為倒三角型。主要使用在兩根以上的長竹綑綁時,增強綑綁的緊實度,同時強化竹釘的使用,可延長漁具在海中使用壽命。大小有數種,依照其搭配使用的漁具所設計製作。

櫼在馬祖傳統漁業中,主要用於蝦皮窗與樁,而斗也會搭配櫼來使用,不過因斗主要材質為木頭,再加上構造的不同,使斗所使用的櫼,其外型為長方形與櫼有明顯的差異,因有一個名稱,稱為「斗櫼」。

製作蝦皮窗時,需利用巨大竹桿及粗草繩綑綁,竹竿皆為圓柱形,無論兩根或三根綑綁,均有縫隙產生,因竹皮光滑使得摩擦力降低容易滑動,因此漁家製作相關漁具時,除了利用粗繩綑綁,也會用木槌敲打緊實,但仍有不足之處。透過櫼的使用,以粗草繩綑綁好長竹們後,將安全栓插入粗草繩與四端內等距的長竹們之間。在長竹與長竹銜接處,慢慢將安全栓敲入,使長竹們毫無空間能晃動。

綑綁粗草繩時,打結的繩頭必須在竹竿內側,此處便是櫼插入的位子。在櫼插入的同時,也能將繩頭結固定。為了安全起見,漁家還會再釘上木釘,儘可能地增強其穩定性。

照片中的櫼現存於北竿橋仔漁村展示館裡。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產業與經濟
建檔單位連江縣政府文化處
撰寫者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
創作者
馬祖人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年代不明
媒體類型
有形文物
檔案授權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