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傳統漁具:斗櫼

斗櫼,整支由木頭所製,其為長棒狀型,外型為長棍型,主要使用於組裝斗時,增強斗節的穩定度。因斗主要材質為木頭,加上構造的不同,使斗櫼在外型與用在竹製蝦皮窗上的櫼有明顯的差異,故另稱為「斗櫼」。

在每年的辦季頭時,漁夫們會依照每年會組裝斗,且事先製作許多斗櫼,以利斗的組合。斗櫼會在斗節間放入固定綑綁時使用,並以獨特的綁法綑綁草繩,增強其綑綁的強度與穩固性。雖有草繩綑綁,但其可避免漁民在施力時而使斗節間鬆動或滑動,破壞結構。

照片中之斗櫼現存於北竿鄉橋仔漁村展示館內。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
  • 創作者
    馬祖人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年代不明
  • 媒體類型
    有形文物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