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塔次基里本部〉,臺灣日日新報寫真班攝影

此張照片攝於塔次基里本部,出自臺灣日日新報寫真班。「塔次基里」這個名稱,可追溯自「立霧」溪名稱的由來,其源於位在溪口北岸的太魯閣族原住民崇德部落,崇德原名Tkijig社(音譯擢其力或得其黎),日治時代譯為日語漢字「立霧」(Takkiri),戰後除沿用「立霧」之名,上游與支流亦從日語「立霧」音譯為「塔次基里」溪、「達梓里」溪。而「得其黎」(Tkilig)同時為一個太魯閣族部落的名稱,也用來指涉這個部落附近的河流。立霧溪河口曾是砂金盛產地,據記載,可追溯到17世紀時,葡萄牙人曾在立霧溪河口發現砂金,從而吸引荷蘭人至東部探金,後期也有漢人在此探勘金脈。此影像收錄於《顧我洄瀾:花蓮歷史影像集》一書,為葉柏強先生撰寫、花蓮縣文化局於2016年(民國105年)出版。書中記錄了花蓮近百年的城市樣貌,是一本擁有豐富文史與圖像資料的書籍。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葉柏強,《顧我洄瀾—花蓮歷史影像集》(花蓮縣文化局,2016)
  • 撰寫者
    王冠樺
  • 創作者
    花蓮縣文化局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1935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