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傳統漁具:舀水器

舀水器,又稱艚漏,為竹製品,此件為兩竹節長的舀水器,為早年漁夫在漁船上舀水或將潑進船上的水舀出所使用,現存於北竿鄉橋仔漁村展示館。

舀水器大多為漁民自製,按照自身所取得的竹材,或適合自己操作、習慣方式等,來決定製作的長度,因此有許多大大小小不同尺寸的艚漏,最長可至四節竹節長。其製作過程,需先去除竹子三分之一的部分,直至可看到竹子的內部,再依其長度來判斷,需不需要挖空竹材節與節之間的部分,且為了增加摩擦力須將表層的竹皮去除。另外,會在一側削出一個三角形的凹槽,方便使用者持拿。因多數舀水器在外觀與構造上相似度高,為增加其辨識度,部分漁民會刻上自己的名字或作記號。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
  • 創作者
    馬祖人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年代不明
  • 媒體類型
    有形文物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